close

                                                                                                                                             張永青 撰寫


        在世界詩歌史上,海涅的抒情詩曾被舒伯特、舒曼、李斯特、孟德爾頌等作曲家,譜成動人的德文藝術歌曲
(Lied, 複數為Lieder),傳唱不絕。

回想我聆賞古典音樂的歷程,由於語文和詩意的限制,德文藝術歌曲以其三分鐘左右「一曲一世界」的高完成度藝術型式,一直在我古典音樂聆賞面上形成了一個難以突破的罩門,直到聆聽東德男高音許萊亞(Peter Schreier, b.1935) 以其無比清晰的咬字,在沙瓦利許的鋼琴伴奏音樂會中,清揚激越地吟唱出舒曼的『詩人之戀』(Dichterliebe, op. 48),深刻地觸動我的心靈,由此開啟了我欣賞德文藝術歌曲之門,也促成了我在數年後拜杜塞朵夫音樂院留學歸國的林 老師學習德文的因緣。

舒曼的聯篇歌曲『詩人之戀』(Dichterliebe, op. 48) 共包括16首聲樂作品,歌詞選自海涅的《抒情的間奏》的65首詩,它可說是舒曼的愛情日記。這組作品不僅是舒曼聲樂作品的典型代表,而且也是藝術結構最完整的傑作。它描寫了一個詩人對真誠的愛情的嚮往以及失戀以後的痛苦。舒曼對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用音樂的手段著力挖掘詩歌的深刻感情,更細膩的表現原作的詩情畫意,使套曲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在這首套曲中,鋼琴和歌聲更緊密的揉在一起,有時鋼琴部分甚至超過歌唱部分,在許多歌曲的結尾部分,常用鋼琴發展出新的樂思,使歌曲的意境更上一層樓。

『詩人之戀』這麼偉大的聯篇歌曲,當然會有許多經典的演唱錄音傳世,除了引我入門的男高音許萊亞清越激昂的唱法外;由史上最偉大的藝術歌曲男中音費雪狄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 b.1925)在大師布蘭德爾(Brendel)鋼琴伴奏下演出的名盤,費雪狄斯考以其輕鬆自然的唱腔,中庸內斂地透露出雋永的浪漫情懷,更是無法超越的經典,我也因為極度崇拜費雪狄斯考,而竊以其名為我的部落格格址(dieskau-dieskau)

 

就在清亮昂揚的男高音許萊亞及自然雋永的男中音費雪狄斯考引領下,我幾乎聽遍了所有重要的德文藝術歌曲;直到今年年初,才在偶然的機會下,聽到男中音夸斯妥夫(Thomas Quasthoff, b.1959)的醇厚深情吟唱,本身為沙利竇邁(thalidomide) 造成之海豹肢(phocomelia)先天性畸型病患,四肢短小身高不及 100公分,卻擁有雄渾醇厚的音色,咬字方面或因齒齦結構小有漏風而不是十分清晰精準,但是那發自生命底蘊的深情吟唱,卻令我為之深深入迷......(詳見全圖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coapocoorg 的頭像
    pocoapocoorg

    ~樂賞音樂基金會部落格~

    pocoapoco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