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音樂的對比---心得感想            陳怡蓉

 

音樂的對比,一想到的就是------義大利的Vivaldi,
他是巴洛克時期最具有創造力的多產作曲家之ㄧ,
他以歌劇、神劇和奏鳴曲聞名。
另外,也影響了古典時期的海頓、莫札特的交響曲和協奏曲。
教授以色彩的對比做為導引,

反映出氣氛、地位、宗教、思想、心情.........等。
這真是一個很好的開頭~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

這首曲子既晦暗又鬱悶,
情緒複雜也滿溢著悲劇性。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第一樂章是最簡單的樂章,也是最複雜的樂章。

第二樂章被稱為『送葬進行曲』,的確,無論是主旋律本身,
或是弦樂部令人驚嘆的三連音節奏音型,
都積極刻劃出本樂章的送葬情緒。
貝多芬的音樂心靈一直是尋求對話與和解,
意謂著他不能如『夕照』一般安於放逐,
應該如米開朗基羅筆下的彼得一樣,即使被倒釘十字架,
仍然轉頭堅毅地直視著觀眾:『雖然我就要死了,
可是你們這些人知道我死亡的真正意義嗎?』

海頓88號交響曲:
導奏出現在第一樂章前面,很重很慢
凸顯第一主題的活潑,展現層次。
速度慢之外,這導奏有明顯的附點感覺──巴洛克時期組曲的序曲(慢板、附點的音樂,帶出後面快板段落),
到了古典時期往往成為導奏,帶出快板主題的音樂。

第一主題相對於導奏,輕巧且活潑,
2 2 2 2四句是標準的起承轉合句型,
短而精巧、完整。
以弱起拍進入主題,是此樂章重要的動機。
進入第二主題,稍緩和下來,
很短,不很完整──核心只有第一個4小節句,
第二句6小節反覆它又多拖延一些,
後面6 4 3句則又出現第一主題的弱起拍動機。
其他還有歌劇茶花女、比才-卡門的鬥牛士,
太多太多.......介紹不完,
終曲以
巴洛克時期的Rococo藝術呈現的變奏曲
洛可可變奏曲是柴可夫斯為大提琴的作品,也是他重要作品之一。
一般大提琴的作品大多賣弄它渾厚的音色、
意景、宏壯或滄涼。
洛可可不同之處在於賣弄旋律,構圖相當豐富,帶有一絲絲的滄涼;
也許滄涼是柴可夫斯基作品的元素吧!
**********************************************************************
對比,是一個很單純,
卻很諷刺的一個色彩!
說盡了一切,
看盡了所有。
在我們的週遭,
不外乎是一些多重的色彩,
可以去體驗、拋棄,
甚至是遺忘~
不過,
在對比與對比之間,
其實可以看的更廣,
更深沉的意義!
它~是很微妙有趣的~
同樣的事情,
看你如何以怎樣的心情去對看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coapoco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