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吳姈潔

【前言】
管風琴擁有雄偉宏大飽滿的音響,強弱變化幅度巨大、音色具多樣性,加上它的聲響威力足以和管弦樂團媲美、對抗,因而被喻為「樂器中的帝王」。管風琴一直以來是天主教最神聖的樂器,在做禮拜或望彌撒時是絕對不能缺少的。到了巴洛克晚期,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寫下多首管風琴協奏曲之後,管風琴逐漸邁向獨立器樂發展的面向,雖然到了巴赫(J. S. Bach)又再度提升管風琴在教會或教堂之地位,但他同時也將管風琴作為獨奏樂器的發展帶至顛峰。爾後仍有無數作曲家為此樂器創作,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樂曲解說】
                                                                

巴赫:《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BWV 565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Toccata con Fuga in d, BWV 565

巴赫的一生中,管風琴的創作幾乎是不間斷的,其生前的聲譽也可說是建立在管風琴之上,不僅擔任過教堂與宮廷禮拜堂的風琴師,當時更以技超群倫的即興演奏本領聞名於世。他以演奏生涯所獲得的經驗,以及對管風琴的熱愛與敏銳的感受性,驅使了卓越的創作天賦,寫下許多精彩絕倫的作品。巴赫早期曾受到弗雷斯科巴爾迪(Girolamo Frescobaldi)、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和布克斯泰烏德(Dietrich Buxtehude)等前輩大師的影響,之後將其各自的特色與傳統融合沉潛之後,再注入自身純熟內斂的風格,將管風琴推向一個藝術表現的境界。

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約創作於1708年之前,是現今巴赫所有的管風琴作品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首,作品中依稀可見布克斯泰烏德其壯麗、絢爛風格的影響。樂曲一開始雖以慢板(Adagio)展開,但隨即湧現出滔滔不絕的華麗聲響,連續地十六分音符三連音裝飾奏風格的音群堆砌與音階式的流暢表現,兩者共構一氣呵成,呈現出以炫耀技巧為素求的觸技曲特質,不僅充滿熱情,更富有強烈的戲劇性。隨後在三十二分音符下行的經過段之後,重現十六分音符三連音狂風般的裝飾奏,不久即以完全的終止式結束觸技曲的部分。隨之而來的是一個三聲部賦格,主題由十六分音符的反覆音形構成(譜例1),第二、三聲部的答題也依序著進入。整體來說此首賦格並沒有用到什麼繁複的技巧,主要是以短音值的十六分音符與三十二分音符快速流動的表現方式呈現。曲末插入三十二分音符的宣敘調(Recitativo)樂段,接著經過極緩板(adagissimo)、急板(presto)、慢板(adagio)、甚快板(vivace)不同速度的切換之後,全曲在甚慢板(molto adagio)中悠然而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coapoco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